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工商 > 内容

对《摽有梅》的两种英译文赏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13 15:00:27     阅读:

摘要:中国古诗英译良非易事。本文试比较一首中文古诗《摽有梅》的两种译文,分析二者之优劣,以期提高读者之文学欣赏水平。

关键词:中国古诗;英译文;赏析

一、中国古诗英译史

迄今为止,中国古诗英译的历史已近两百余年。其间所历之坎坷浮沉、荣枯兴衰,自不待言。从十八世纪以来,中国的古诗即被译介到西方,西方人所接触的中国文学作品即是中国古体诗,其中很多古诗被译为英语和法语。十八世纪,威廉>琼斯爵士(1746-1794)曾经尝试翻译了我国古代《诗经》中的部分作品。十九世纪中期,理雅各(James Legge,1914-1997)在一位中国学者的帮助下开始翻译《诗经》,先直译之,后译成诗体。十九世纪末,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赫伯特>A>翟理士(Herbert A. Giles,1845-1935)将一些唐诗名篇译为英文诗。1915年,埃兹拉>庞德发表了《华夏集》”一本自由体英译中国诗,此举引来一些效仿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了一本《葵晔集”中国三千年诗词选》,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诗词英译行动。

当然,在目今繁花争艳的中外译界,已经涌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士能人。越来越多的古诗被译成外文,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是大有裨益的。

二、诗的可译与不可译

诗歌翻译,可乎?不可乎?长期以来,译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美国民间桂冠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声称:'诗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英国十九世纪的天才诗人雪莱在《诗辩》(Defence of Poetry)一文中立场鲜明地表示:'译诗是徒劳无益的,把一个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锅,企图由此探索它的色泽和香味之构造原理“。朱光潜先生说:'凡诗都不可译为散文,也不可译为外国文,因为诗中音义俱重,义可译而音不可译。成功的译品都是创造而不是翻译。“许渊冲认为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有机地融化在诗人写诗时使用的语言之中,这是无法通过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的。他还说,即使译者准确无误地体会了诗人的意思并且把它充分表达出来了,但读者并不能因此而得到读原诗时所应得到的享受。换句话说,诗不可译论者认为诗是情趣和意象(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原诗是不可译的,因为原诗的情趣内容不能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形式来表达。由于两种语言、文化、历史等不同,同一意象造成的情趣、引起的联想也不尽相同,所以诗作为情趣和意象的统一体是不可译的...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对《摽有梅》的两种英译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对《摽有梅》的两种英译文赏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