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邮政 > 内容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的临床意义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9-22 04:05:16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炎的病原菌类型和药敏情况,从而为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脐分泌物和血液,在微生物室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和分离鉴定,进而检测菌种、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150份标本中,病原菌共检出134例,占比89.3%。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多,共计41例占比30.6%,其次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5.0%)、表皮葡萄球菌(12.7%)、肺炎克雷伯菌(11.2%)、溶血葡萄球菌(7.5%)、木糖葡萄球菌(6.0%)、铜绿假单胞菌(4.5%)、粘质沙雷菌(3.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对苯唑青霉素、原始霉素、褐霉素、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硫霉素、头孢甲氧噻吩、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氟哌酸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分析并了解新生儿脐炎的病菌类型和药物敏感状况,有利于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脐炎;病原菌;药敏试验;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2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30-01

脐炎是新生儿的特有炎症,是导致感染、破伤风、败血症发生的主要途径[1]。由于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细菌感染后无法将其完全消灭,一旦细菌扩散就会引起败血症,严重危害新生儿的身体健康[2]。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些病原菌的类型和药物敏感性,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者150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脐炎患者150例。患儿中男性81例,女性69例;病程在2”7天之间,平均(3.1±0.5)天。所有患儿入院后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脐分泌物和血液,在微生物室进行病原菌的培养和分离鉴定。

1.2方法

1.2.1培养方法将脐分泌物接种在血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血液样本使用微生物监测仪进行培养,如果为阳性就接种在血琼脂平板上。

1.2.2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将病原菌进行分离后,使用半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测试仪进行菌种的鉴定和药敏试验。

2结果

2.1新生儿脐炎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在150份标本中,病原菌共检出134例,占比89.3%。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多,共计41例占比30.6%,...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的临床意义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的临床意义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