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审计 > 内容

非现场数字化审计与现场审计协同路径创新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2-12-05 13:50:04     阅读:

崔 竹(副研究员),李培培(副研究员),李璨融

信息通信技术创新驱动着审计的数字化转型。面对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审计不断在审计理念、审计组织管理(包括人员管理、数据管理等)、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现已初步形成了'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数据审计理念基本确立。近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现场审计方式面临一定挑战,非现场数字化审计的实践进一步深入,其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化背景下的管理活动呈现出高频率实时、全周期交互、跨组织整合、多主体协同等特征,线上线下行为日益走向全面融合、广泛联系和高频互动[1]。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的管理特征变革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审计业务有效结合,构建非现场数字化审计与现场审计协同的组织模式变革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现场数字化审计的界定

按照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地点或场所,审计组织方式可分为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现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所在地开展监督检查的审计实施方式,可方便实施调查、观察、询问、判断、查账等传统审计方法。非现场审计是相对于现场审计而言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现场审计包括送达审计、联网审计、持续审计、远程审计、大数据审计等多种方式。本文所涉及的是审计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狭义的非现场数字化审计,它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工程项目实地之外,即主要在审计机构自身的数据分析环境下,利用审计机构以往日常采集的数据和围绕特定审计项目最新采集的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并据此对现场审计提供支撑[2]的审计实施方式。

与传统现场审计相比,非现场数字化审计在国家审计领域的运用体现出'5M“特征(具有更多环节,关注更多主体、更多关系、更多目标和更多行为)[3]。在功能作用发挥方面,非现场数字化审计有利于突破资源限制,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由之路;
有利于突破时空局限,提升国家审计对经济社会风险的预警能力,是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功能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突破局部视野,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宏观管理职能[4]。

(二)非现场数字化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在理论研究层面,美国会计学会主办的《会计新视野》杂志曾于2015年6月出版特刊,从不同层面论证了将数据分析纳入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5],利用审...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非现场数字化审计与现场审计协同路径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非现场数字化审计与现场审计协同路径创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