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特点 > 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基点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3 18:00:17     阅读:

[关键词]特色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基点

[中图分类号]K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15-0021-03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点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所谓'我国的具体实际“,应当包括历史与现实两大内容,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只有洞悉中国历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特色,才能真正把握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对此,我们可以从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的历史基点。

政治的核心是政治组织、政权与国家。从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自政治之发生,中国政治就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走着一条不同于西方社会的道路。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分析欧洲国家的出现时指出: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具有两个根本特征:第一,不是按血缘关系,而是按地区划分和组织它的国民;第二,设立了公共权力,并由于阶级对立的尖锐化等因素而日益加强。对于中国在内的东方社会的国家道路,马恩也意识到了与欧洲社会的差异,并提出了亚细亚道路的概念。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亚细亚道路争论颇多,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从中国政治的发生与发展看,其有别于欧洲道路的主要特色有三。其一,中国早期政治组织、政权与国家的形成,不是基于阶级分化与阶级对立,也不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中国政治早于国家与国家权力而出现,其激发因素是洪水劫难中群体的冲突以及洪水过后文明体的流动与重建。一万多年前的相当一个时期,由于受大理冰期的影响,全球性气温下降,冰川扩张,海平面大幅度降低,渤海、黄海、东海成为新的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台澎诸岛都与东亚大陆连为一体。在这方新的土地上,...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基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基点.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