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调研报告点评意见 > 内容

清末民初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缫丝业发展概况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1-23 04:13:16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msdc/msdc201504/msdc2015045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msdc/msdc201504/msdc20150456-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msdc/msdc201504/msdc20150456-3-l.jpg
  摘 要:清末民初时期广东珠三角州地区是我国贸易进出口的经济腹地,缫丝成为了当时重要的贸易商品。在国门大开的时代背景下,民族缫丝业在国外纺织品大量涌入的冲击浪潮中,进行工艺改进、机械化生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当时珠江三角洲地区服装业的发展,为探索广府地区纺织业的历史轨迹提供了依据和佐证。
  关键词:清末民初 珠江三角洲地区 缫丝
  一、绪论
  广东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宜于种桑养蚕,早在2000年前养蚕缫丝技术便从中原传入岭南。西汉时期,海南岛黎族先民已有种桑养蚕,用手抽丝,手工挑织木棉、麻、葛和蚕丝相间的织物;西部的德庆、中部的广州地区,已有'采桑养蚕“和'桑蚕织绩“的生产活动。
  19世纪70年代,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与促进之下,纯粹商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广东应运而生。这些民营企业主要有机器缫丝、制茶业、造纸业和其他行业,他们的出现为广州口岸的进出口贸易为紧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也提供了更为充足的货源,本文对清末民初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缫丝业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口岸进出口贸易及服装业发展的关系。
  二、清末民初缫丝业的发展
  缫丝业发展至清代,在珠江三角洲的生丝产量已经相当可观。广州附近地区的顺德、南海、新会、香山、番禺、东莞等地所产生丝,通过珠江水系密如蛛网的河道,源源运至广州出口。因此广州及其附近地区掀起了一次'弃田筑塘,废稻栽桑“的热潮,广州地区蚕丝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手工丝织业也颇发达,这里被雇佣的工人和所完成的作业数量相当可观,每年有大量女工从事缫丝业相关工作(如图1),...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清末民初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缫丝业发展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清末民初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缫丝业发展概况.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