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扫黑除恶 > 内容

干扰素的作用方式和相关技术应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26 04:05:16     阅读:

【摘要】 干扰素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的条件下产生的-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根据干扰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的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种类型。本文阐述了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对裂殖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对某些细胞的直接溶解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巨噬细胞的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增强等生物活性及诱生活性的机理;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理;干扰素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关键词】 干扰素的产生和作用机理;干扰素的分类;干扰素基因结构;干扰素的生物活性;干扰素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82.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4-0122-02

1957年Isaacs和Linbenmann两人,在细胞上清液和动物身上发现-种能阻止病毒复制的活性物质,他们就把它称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它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或者受核酸、细菌内毒素、促细胞分裂素等作用后,由受体细胞分泌的-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干扰素被发现时,人们以为其抗病毒活性为其唯一特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人们逐渐发现 IFN除了具有抗病毒活性外,还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生物学功能。近几年来,随着干扰素在一些病毒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良好疗效,科研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干扰素的基因结构、作用机理、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1 干扰素的产生和作用机理

1.1 干扰素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刺激的条件下产生的-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 IFN的产生受细胞基因组控制。由于细胞DNA中IFN基因抑制物(IFN suppressor)与干扰素基因结合,抑制复制酶系统,所以-般情况下IFN基因处于抑制状态。当诱生剂作用于细胞膜后,使IFN基因脱抑制,IFN操纵子开始转录,合成mRNA,mRNA迅速转移至细胞浆,在核糖体上转译成IFN前体,切除信号肽后,成熟的IFN分泌到细胞外。

1.2 干扰素诱导剂 凡能使细胞干扰素基因进行表达而诱生干扰素的物质,称为干扰素诱导剂(Inducer)或干扰素诱生剂。-般分为8类:

1.2.1 各种病毒:最常用的是仙台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NDV)。

1.2.2 人工合成的聚核昔酸(Po1yI:C):系聚肌昔酸(Polyinosinicacid)和聚胞峻吮(Polycytidylicacid)共聚物的简称。Poly1:C诱生性很强。

1.2.3 胞内寄生菌:包括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等...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干扰素的作用方式和相关技术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干扰素的作用方式和相关技术应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