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内容

毛泽东与梁漱溟在中国社会与乡村建设思想的分歧及原因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2 21:12:41     阅读:

[摘 要] 众所周知,毛泽东始终致力于'农民问题“的研究,梁漱溟则在山东进行了长达7年的乡村建设社会实践,二人在农村问题上都有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1938年毛泽东与梁漱溟在延安窑洞进行的对话,集中体现了二人在中国社会发展与乡村建设认识上的分歧。

[关键词] 毛泽东 梁漱溟 乡村建设

1938年1月,作为国民参政员的梁漱溟来到了延安,与毛泽东就抗战前途、中国社会与乡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番深入探讨。他们第一次的对话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前途问题,毛泽东阐述的持久战观点使梁漱溟深感敬佩,在谈话的最后,梁漱溟将自己7年乡村建设工作经验总结所写成的数十万字的《乡村建设理论》送给了毛泽东,并表示以此书作为第二次谈话的开始。毛泽东、梁漱溟之间第二次的对话从次日下午6点延续到第三日上午,这次谈话的内容涉及近代中国所含之社会问题,即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问题。在此问题上,梁漱溟和毛泽东产生了较大分歧,关键在于两人在中国社会与乡村建设认识上的差别。

一、关于中国社会的观点

在这次对话的一开始,毛泽东就认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所体现的是改良主义,他认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应遵循推翻旧制度的革命道路。正是基于对'中国社会是否是一个阶级的社会“问题认识的不同,毛泽东农村革命思想与梁漱溟改造乡村的观点产生了巨大差别。

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社会勿容置疑是一个阶级的社会。早在1926年,他就撰写了被视为中国革命纲领性文献之一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进行了一个'大概的分析“。按照他的分析,当时的中国社会至少存在着'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游民无产者“等诸多阶级。其中'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小资产阶级“包括'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学生、中小学教员、小员司、小事务员、小商人等“,他们又可以据其经济地位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各自对于革命的态度在平时不相同;'半无产阶级“包括'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毛泽东与梁漱溟在中国社会与乡村建设思想的分歧及原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毛泽东与梁漱溟在中国社会与乡村建设思想的分歧及原因.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