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特点 > 内容

心理教育课程论的德育观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31 06:53:13     阅读:


   摘要:已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途径和最直接手段之一的心理教育课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文章根据调查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课程理论角度对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对德育与心理相融合的心理教育课程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心理教育;课程论;德育观不足;建议
   根据国家教委1997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规定,在初中一年级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是我国教育课程设置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自1998年实施以来已收到良好的效果,初步达成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设计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拓展了德育的视野。但在实践的运作过程中亦存在着诸多不足。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和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本文拟从课程理论的角度对德育与心理相融合的心理教育课程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优化课程结构
   教育现代化从课程目标看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课程结构看又是符合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及学生发展三大要素的动态平衡。过去,我们的教育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整个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分科教学大纲,说到底只是知识技能大纲。对知识技能的训练有一套明确、严格的保证体系,而对能力的发展,尤其是情感、意志、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却提法模糊且无明确的保证体系。这种运用淘汰机制选择人的教育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除这一弊端是发展现代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正是弥补了传统课程体系的这种不足,优化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1)把心理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作为其有机构成部分,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体系。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要转化为广大师生的教育行为,最终必须体现在课程结构之中,贯彻到教材之中。因此,落实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在课程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也就是把心理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之中。
   (2)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为学科课程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中介和桥梁。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美劳各育的结合点,学生各学科素质的培养取决于他们心理品质及能力发展的程度。引人心理教育,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学习质量,获得主动发展,又可以达成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创造最佳教育效果。
 ...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心理教育课程论的德育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心理教育课程论的德育观.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