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 内容

企业家形象迷思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1-30 04:04:26     阅读:


  2002年10月底,《北京娱乐信报》的社长崔恩卿到北大讲座。讲座开始前,学生们在讲台上放了两瓶'娃哈哈“纯净水。不过,在讲座开始几分钟后,'娃哈哈“纯净水被老师悄悄地撤下,换上了两瓶'农夫山泉“。如果不了解8年前,报业改革先锋《北京青年报》总编崔恩卿因为对'娃哈哈“的负面报道而'蒙冤“折戟的这段历史,年轻的学生们显然很难解读老师这个细微的很有心计的安排。
  从本次零点调查的数据来看,当年拥宗和倒宗的两派媒体人与'娃哈哈“之间的三角对弈已经在民众的集体记忆中褪色了。'娃哈哈“的宗庆厚被业内人士评为饮料行业最值得一提的人物,而且在民众中的认知度也不低。
  不过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尽管如今饮料类的广告几乎如空气,弥漫在各种公共空间,但是普通民众对于多数生产饮料的企业家们的认知却是寥寥。除非有足够的人情味以及便于口碑传播的异常故事,新闻报道往往是普通民众了解企业家的经常性渠道。而这种信息渠道的最大问题在于,由于中国企业(即使是上市公司)的开放程度较低,媒体对企业家的报道基本上流于两个类型,要么是软性的公关宣传,要么是恶性的企业丑闻。这两类与企业家相关的信息渠道,都脱离不了对企业家个人形象的夸张、神化或者扭曲、曲解。
  因此,这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质疑:中国老百姓眼里的企业家形象与实际的真实形象有多大的差距?差距表现在哪里?
  董存瑞、黄继光、焦裕禄的形象,任何一个稍微上了点年纪的普通民众眼中大概都不会陌生。20多年的改革开放,高大全式的人物报道在中国媒体中虽已逐步式微,但仍余音袅袅。只不过,如今媒体对市场经济英雄的崇拜代替了对战斗英雄的崇拜,一些记者对经济的一知半解也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解读经济人物的能力,所以对企业家报道的模式化就在所难免。而对受众来说,因为这些报道过于'专业化“或者过于'宣传味“、'广告味“,多大程度上能让受众信服也是值得怀疑的。也许由此形成了中国受众对企业家形象的迷思””崇拜市场英雄的能力,但是怀疑这些'英雄“的操守,比如公信、公平和民主。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饮料行业内的企业家被认为普遍缺乏民主与开明作风(见饮料行业企业家形象特征图)。但是如果我们留意一下以往零点调查有关其他行业企业家的调查数据,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民众还是业内人士,对企业家的民主与开明作风向来给予较低评价。这就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善谋与独断似乎成了许...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企业家形象迷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企业家形象迷思.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