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对照材料 > 内容

“罗兰•巴尔特与中国”:关于影响研究的对话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4:06     阅读:





〔摘要〕本文以访谈对话的形式探讨法国文学批评家罗兰> 巴尔特与中国的关系作为比较文学研究课题的各种可能性。两位共同作者所处理的问题包括:巴尔特的符号学和书写概念,他与叙述学的关系,巴尔特笔下的中国和日本,以及中国学界(含台湾和香港)的巴尔特研究的评估。由于巴尔特对于语言的再现功能和主体性的反思与批判是其一贯的思想脉络,本文特别用对话问难方式对 '巴尔特与中国“及'巴尔特在中国“这两个议题从事辩证式的探索。

〔关键词〕文学际遇;罗兰>巴尔特;符号学;书写;叙述学;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6-0175-14

一、'巴尔特与中国“研究的主要方向与研究方法

韩蕾(以下简称韩):张教授您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与您一起进行'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与中国“项目的对话式研究。在进入主题之前,能否请您先就此项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及研究方式方法做一简要说明?

张汉良(以下简称张):国内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做得很多,多半有这样一个现象:在接受过程的两端中,某作家在我国的接受情况做得比较多,可以说是巨细靡遗;比方说,'钱钟书与英国文学“、'易卜生在中国“,或'安徒生在中国“。但是,或许是由于研究者语文能力的限制,往往对来源那一块不甚了了。在'钱钟书与英国文学“这个课题中,研究者必须对英国文学作为一种学科要有全盘透彻的了解; 在后面两个题目中,学者不但应对源语言充分理解,更应对易卜生和安徒生的原始面貌与他们在本国文坛的地位要有深刻的体认;这样的影响或接受研究才比较周延。因此,我们可以一新耳目,分头来做接受部分和来源部分的研究;这种分工并非截然划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互通有无。

关于作为资料来源的巴尔特,我们要怎么做呢?第一,我们不做编年,虽然我们也会提到重要的事件,但巴尔特的生平大家都可以查询到,无需再重复。第二,我们要做的是课题研究,比如:巴尔特的写作风格、巴尔特与叙事学、巴尔特与符号学、巴尔特与书写(écriture),以及巴尔特与生物学等等。在方法论上有一点必须要说明:正如希密特 (Siegfried J. Schmidt, 1940-) 推动的 '文学的实证研究“所强调的那样,如果要超越19世纪以降的实证主义,这个课题必须要援用认知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比如定量分析和统计研究的方法,因此它应当属于...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罗兰•巴尔特与中国”:关于影响研究的对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罗兰•巴尔特与中国”:关于影响研究的对话.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