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对照材料 > 内容

探寻文学“术”与“道”的结合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6:15     阅读:

张慧伦:姚老师,您多年来一直从事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批评工作,并在乡土文学研究、作家作品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请问当初是何种契机使您选择文学研究与批评作为您的兴趣点呢?您怎么认识文学研究与批评工作本身?

姚晓雷:若说走上这条道路的契机,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从偶然的角度讲,这是一种你遇到的谋生选择。我出生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农村,从小家里很穷,成分又不好,童年的时候就要跟着父母干繁重的农活,饭也吃不饱,常有一种超出身心负荷的崩溃之感。那时最大的理想就是逃离现实生存状态,至于具体做什么,想的倒不少,但基本没有和文学研究沾边的。后来上了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又考了研究生,就自然而然地和这项工作发生关系了。就像你做工人,你就要去车间;你做了农民,你就要去种地一样。但如果再仔细地想,这里面也有许多必然的成分。一个人能且愿意在文学研究与批评这个职业领域长期走下去,不是单靠偶然性的谋生需要就可以完全解释清楚的。这里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工作肯定要和你的内在生命需求发生某种程度的契合,你能在其中收获一种精神价值上的满足。作为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渺小个体,辗转在社会这个庞然大物面前,郁积的种种生存体验也需要寻找一种呼应、发泄和升华的渠道,自己学的是中文,而文学恰巧是提供这种渠道的最好方式。于是自己的兴趣就逐渐陷入文学中了,先是迷恋于阅读各式各样的作品,逐渐地开始寻求同作品中人物和主题的对话。这种自我生存体验同文学作品中人物和主题的对话,在我看来就是文学批评的关键所在。所谓的文学批评,概括起来,就是要用心去和批评对象进行对话。

张慧伦:可不可以将您所说的对话进一步概括为借助文本媒介进行的一种自我阐释?

姚晓雷:也可以这么说,但不够全面。我曾经在一篇阐述自己批评观的文章里谈到过,用心去和批评对象对话,意味着文学批评是一种双重属性的行为:阅读自己和阅读对方。阅读自己即理解自己的生存经验。每个人的生命和灵魂都是由他特殊的生存经验构成,他的热情,他的爱憎,他的欢乐与痛苦,他的生存态度和理念,都与他的个人经验有关。我欣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一句话: '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情。“批评就是这样,哪怕再讲究客观的立场也不能不带有'以我观物“的色彩,所以一个好的批评家首先要做的不是观察别人,而是观察自己。知道了自己,这样在面对研究对象的时候,就会站在理性角度客观审视自...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探寻文学“术”与“道”的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探寻文学“术”与“道”的结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