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发言稿 > 内容

浅论翻译间性和翻译目的的实现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0:33     阅读:

【摘要】本文借鉴'间性理论“来探讨文本内外各种因素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所产生的复杂和深远的影响,选择文学文本和法律文本两种最具代表特征的文本类型,进行初步的研究,得出无论是何种体裁,文本外哪些因素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的最终产生和对受众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促进翻译传播的有效研究。

【关键词】间性理论 文学文本 法律文本 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98-02

翻译研究的功能学派指出,人的行为往往总是受目的指引和制约的,翻译尤其如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定位于在'间性“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文本翻译和关联翻译活动的主体,主体性,主体间性,文本间性和文化间性的研究,通过网络关系模型,探讨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张力,努力实现'中庸“哲学视野下的平衡研究,基于文学翻译和法律翻译文本,找到两者在,原作的'历史性“,文本的'此在性“,译者的'原创性“,文本间的'互动性“,译本的'构建性“,译本后的'消解性“以及后译本'传化性“等等方面的异同。

研究的意义就是打通文学类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研究的藩篱。从本质上来讲,翻译是一种创作行为,具有贯通性。今后的翻译研究不应仅限定在技艺的层面,而应更多地聚焦于文本的功能性方面,特别是在目的语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社会和文学文化的整合作用。通过研究,找到其中运作机制,打开全新的研究视野,极大地促进翻译研究的专业化,而非潜在的泛学科化;促进翻译研究的综合化,而非简单的理论化;最终实现整体翻译研究的独立化,科学化。

主体间性( intersubjectivity)也称为主体交互性,指主体与主体间相互交往的特性, 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构件;主体本质具有个体性,却以主体间的方式存在,主体间性就是个性间的共在(杨春时2004: 379 -383)。其要求主体超越闭塞的自我,实现主体间转向,既要相互承认和尊重对方主体身份;又要避免遮蔽自我。从而,处理翻译主体间性时,重视对话、交往策略,尊重对象主体,充分理解之,同时也向其打开自我主体世界,让其理解自己, 从而有效实现主体间性。目的和手段依存。 就翻译而言,译者对原文本解读过程必定会受其先见左右,从而影响到转换过程,换言之,同一文本经过具有不同前见的译者解读,其译文差别会很大,表现为翻译阐释的历史性。 间性预示着关系的关系的抽...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浅论翻译间性和翻译目的的实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论翻译间性和翻译目的的实现.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