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内容

国有企业的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相融性探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2-11 04:07:18     阅读:


  摘要:国有企业以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相融及国民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改制方向,实质是在制度层面重新权衡效率和公平两大标准,从而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重要微观基础。国企双重目标相容的宏观体制背景是在中国整体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经济的'体制结构“在转轨末期趋向一个稳定的均衡值;微观层次上关键要把握好以民营化为主的产权改革的范围和限度,避免惟产权、惟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单一化、固定化改制思路造成双重目标相容失效,因地制宜地寻求适合不同国企的重构模式应作为对延续了近20余年国企产权改革路径的重新调整。双重目标相融作为战略机遇期结束时刻国企改制的方向必须还要消解:行政垄断、财政资源紧张和垄断性福利等基本约束条件。
  关键词:国有企业;市场目标;社会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1-0013-06
  
  一、国有企业双重目标的现代经济理论来源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有企业承担着双重目标:即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
  国有企业市场目标又称利润最大化目标,它是竞争性市场结构对市场里的所有企业(包括国企和私企)的一般性要求,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将其表述为:
  Max п=Max R-Min C(п”利润,R”收入,C”成本)
  代表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发展了该理论。哈佛学派延续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提出'结构”行为”绩效“即SCP分析框架,认为市场结构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行为,并进一步影响市场结构和社会福利,因此,提倡竞争(获取利润),反对垄断。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以施蒂格勒、威廉姆森、德姆塞茨、波斯纳等人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对竞争程度与效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产生了质疑,论证了企业的规模扩张(包括纵向一体化)、行业一定程度的集中率(即适度垄断)并不一定违背绩效原则,相反,可能是提高企业绩效,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绩效的前提条件。[1]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学术界就存在产权改革或市场竞争改革的争论[2]。刘小玄[3-22]把产权结构变量纳入SCP的分析框架中,研究了转轨过程中企业行为和市场均衡,得出了结论: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国有企业的目标行为是以销售收入最大化为主要形式;在一般竞争市场上,则是以费用支出最大化为主要形式[3]。虽然,国有企业的市场目标偏离其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国有企业已经不是传统意...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国有企业的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相融性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国有企业的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相融性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