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内容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7-07 06:11:59     阅读:

摘要: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开发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针对传感器课程知识结构陈旧、不能适应新型传感器器件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的角度,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讨。提出通过增加新型传感器、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络方面的技术知识,采用理实一体、项目式教学方法,改变验证性实验的操作模式,加强综合性实验、创新型实验等措施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129-03

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测试与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是现代工业生产特别是智能生产的信息源头[1]。随着中国制造业由初级的'来料加工型“向高级的'生产创新型“转化,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低廉的产品价格正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于是发展装配有众多传感器的智能化生产线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自动化、电气工程和仪器仪表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2]。经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与计算方法,理解各种传感器的特点,会设计较典型的传感器信号调节电路,并具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非电量测量的技能,能够使用常用传感器实现对一般工业信号的测量。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课程设计及评价标准等,都难以满足学生对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需求,也难以满足社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需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传统教学内容的不足。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开发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3]。但传统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部分验证性实验为辅。以浙江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为例,课堂教学40学时,讲解的传感器以电阻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热电式和霍尔式为主,每种传感器分别从基本原理、等效电路、测量电路设计以及误差与灵敏度分析等方面进行介绍。实验环节为8学时,分4次完成,每次对1”2种传感器进行原理性验证,并通过测量数据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1)讲授的传感器都是传统形式的,对于现阶段应用广泛的光纤传感器、固体图像...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