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班主任工作计划 > 内容

中国教育小说的内涵及其特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30 15:04:07     阅读:

摘 要:教育小说一直是中外文学史上颇受关注的热点。真正的教育小说应该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教育产品,是一种审美意识的超前,既能承担人类教育的使命,又能积极思考、并回答探究人性深处的自我追问和永久期待。它应同时具备四个要素:教育者或受教育者、教育(或生活)情境、教育内容和文学语言,可以教育界人物(含学生)为描写对象,运用文学的形式反映教育界的问题,表达一定教育思想等内容。教育小说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启蒙性、动态性和前瞻性特点。

关键词:教育小说 启蒙性 独特性 前瞻性 文学

在中外文学发展史中,教育小说这种文体,一直是颇受关注又颇有争议的热点之一。中国学者对教育小说的研究还很不深入,重复零散的感性认识较多,学理含量过少,一些重要课题远未能获得解决。例如,教育小说的定义使用混乱,与'成长小说“'性格发展小说“'儿童小说“'校园小说“混淆不清,至今也没有比较完整全面、普遍被认可的定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小说分类中的某种文学观念,有着不可或缺的革命性的意义。面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小说纷乱而又各有理解的阐释,笔者认为中国现代教育小说很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试图对教育小说的概念内涵及其特质作探讨。

一、教育小说的滥觞

教育小说的语境源自于18世纪晚期的德国,最早是由德语'Bildungsroman“或'Entwicklungsroman“翻译而来,意为'塑造“'修养“'发展“和'成长“之意,又可译为'成长小说“'性格发展小说“。在德国文学中,教育小说有着优良传统,是欧洲启蒙运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产物。其奠基者便是歌德。一般认为,歌德著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是这种小说形式的开山之作,这本书一直被当成德国教育小说的典范和模板。歌德通过威廉>迈斯特的学习与精神漫游,系统地表达了一个文学家的教育观,即:教育的本质在于'信仰“,信仰左右一个人的生活方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是事求实的理性人,而非'装饰性“的人;教育的理想是建立平等与民主的社会。

凯勒的《绿衣亨利》也被认为是教育小说的典范之作。小说通过描写亨利的童年、青年、学画以及返乡工作,书写了他的灵魂成长史,表现了文学家凯勒的教育理念:'‘教育’不是发现和培养一个人‘能做’什么,而是通过‘教育’使一个人在‘能做’和‘想做’、‘应该做’和‘可以做’的主客体现实之间...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国教育小说的内涵及其特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教育小说的内涵及其特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