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 内容

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02 04:30:15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主产区赤霉病的频繁发生,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逐年加重,已经成为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为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对田间采集小麦茎基腐病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采用分子细胞观察等分子技术进行鉴定,确定致病菌主要为禾谷镰刀菌。采用不同药剂分别在苗期和返青期防控该病,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茎基腐病防效存在明显差异,试验药剂中戊唑醇>咪鲜胺合剂、多>酮合剂防效较好,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单剂也有较好的防效。小麦播种时药剂拌种可显著降低苗期茎基腐病发病率,返青拔节期茎基部喷药具有更好的防效,该结果对生产上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禾谷镰刀菌;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142-03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病菌防控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小麦赤霉病的大范围流行和土壤耕作制度的改变,土壤镰刀菌含量不断增加,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crown rot) 已经对我国小麦生产造成巨大危害并逐渐引起各地重视[1-2]。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类复合侵染性病害,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和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 等多个镰刀菌种侵染小麦茎基部都会引起小麦茎基腐病发生[3-4]。该病在澳大利亚、南非、美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均有报道,其中尤以澳大利亚和美国危害严重[5-6],我国对小麦茎基腐病的报道较少。小麦苗期受到镰刀菌侵染后,幼苗茎基部叶鞘和茎秆变褐,严重时引起麦苗发黄死亡,拔节抽穗期感病植株茎基部变为褐色,田间湿度大时茎节处可见红色霉层,成熟期严重病株产生枯死白穗,籽粒秕瘦甚至无籽,对产量造成影响[7]。近几年研究人员分别在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等小麦主产区以及甘肃、浙江等地分离鉴定出多种镰刀菌茎基腐病病原菌[1],其中河南豫北地区、开封地区、山东鲁南地区、江苏盐城等部分地区该病发生逐年严重。2016年5月调查发现,田间茎基腐病发病田块枯白穗明显增多,生产上急需筛选出有...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