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调研报告心得体会 > 内容

长篇小说的“中国化”及其他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31 06:02:09     阅读:

主持人:李云雷

参加者:李洱 梁鸿 房伟 霍俊明 周立民 张莉 杨庆祥

2011年,我国长篇小说产量超过4300部,数量极其惊人。如何评价当今的长篇小说创作?长篇小说的发展有什么趋向?其中存在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契机,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例会特组织专门讨论,围绕贾平凹的《古炉》、王安忆的《天香》、格非的《春尽江南》、海飞的《向延安》、方方的《武昌城》、哈金的《南京安魂曲》等重要作品,从长篇小说的'中国化“、想象历史的新方法、如何理解我们的时代与文学等问题入手,就长篇小说及其发展趋势展开了讨论。

1.关于《古炉》

李云雷: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小说“作为一种外来的文体,如何表达中国人的经验与情感,始终是一个没有得到完全解决的问题,但是仍有一些作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新时期以来,在'走向世界“的趋势下,很多作家注重向国外作家学习,却忽略了中国本土的思想与文学资源。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位置的提升,中国作家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长,而中国经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也在呼唤着中国作家突破'小说“的固定观念,创造出能够充分表达出中国人经验与内心世界的新的'小说“形式。这一趋向在中短篇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变化,在长篇小说中也有突出的表现,比如《古炉》《天香》《春尽江南》等,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作品,展开这一话题的讨论。

在我看来,贾平凹的《古炉》表现的是'文革“时期的古炉村,作品的重点不在表现'文革“,而在表现这一村庄的'生态“。小说以一个儿童狗尿苔的视角,去观察与描述整个村庄的生存状态,人与人千丝万缕的关系,具体而微妙的日常生活,以及这一生态在'文革“剧变中的种种变化、撕扯、冲撞,在整体上描述出了'古炉村“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全貌,也为我们展现出了'文革“时期中国的一角或'缩影“。在写作方法上,作者不注重故事性与戏剧性,也没有中心情节,而以散点的方式将细节与人物连缀起来,细部极为真切琐细,而整体上形成了一种莽苍的厚重感。自《废都》以来,贾平凹就尝试以一种'世情小说“的方式描述当代生活的浮世绘,这一方式在《秦腔》中得到了集中的表现,《古炉》也可以说是这一创作方式的延续及其最新成就。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两点。一是贾平凹试图表现的是中国式的经验、情感、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他并不是以一种外在的视角来观察,而是力图进入中国村庄与生活的内部,表现出其内在逻辑及其运...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长篇小说的“中国化”及其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长篇小说的“中国化”及其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