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应急预案 > 内容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15 04:05:42     阅读:

摘要 近年来凤阳县境内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较高,导致猪的免疫功能下降,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症状、病理剖检、鉴别等,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313-02

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菌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在健康的猪鼻腔分泌物中可分离到该菌,在患病的肺中也可以分离到该菌,但健康的肺中分离不到该菌。该病原菌共有15种血清型,各种类型之间毒力各不相同,无交叉免疫。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中易死亡,在干燥的情况下60 ℃、5~20 min可被杀死,4 ℃存活7~10 d。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关节炎、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脑膜炎。病猪表现为被毛粗乱、厌食、精神沉郁、跛行、呼吸困难、出现震颤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亡率极高。该病由巴氏杆菌科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目前凤阳县养猪场发病较为普遍。尤其是当前滥用抗生素、蓝耳病流行导致副猪嗜血杆菌产生耐药性,给养猪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1 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一般在转群、断奶、混群或运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继发出现。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以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在保育阶段、断奶前后发病为主[1]。一般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为10%~90%,严重时死亡率90%。一般呈接触性、散发性发生并且发病缓慢,一旦猪群中有症状时说明该病已经感染整群。蓝耳病、气喘病、萎缩性鼻炎等原发性感染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诱因,并且有一定的共性,抵抗力强的个体虽感染却不表现症状,但是持续向外排毒。近年来大量的工作实践表明,该病的出现与潮湿的恶劣环境的关系甚至高于与原发病的关系,潮湿的恶劣环境很有可能是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最终元凶。母猪和育肥猪是HPS的携带者,约85%猪只上呼吸道(鼻腔)可分离到HPS。HPS最常发于保育猪。

2 发病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分急性、慢性型。一般猪膘情好,常常感染急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猪出现食欲低下、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发热(40.5~42.0 ℃)等症状,皮肤苍白或呈红色,耳梢发紫,跗关节、腕关节肿大,眼睑皮下水肿,行走慢或不愿站立,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2]。保育猪常感染慢性副猪嗜血杆菌病,病猪常出现被毛粗乱...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