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 内容

中国“新现代性”与新世纪文学的兴起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1:43     阅读:

一、文学批评的现代性话语讨论

有关'现代性“的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近百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核心阐释话语。由于在文学研究中弘扬了'现代性“这一概念,仿佛使'现代文学“也充满了宿命般的价值和使命。即便是说到'现代“作为一种时间范畴,因为有了'现代性“,那它也不再会像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所理解的那样,'现代“只是一个相对于'前代“的宽容的客观时间,而是一种表征着'世界化“的时空体系,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1)。在此之上,获得了'现代性“内涵或'性质“的文学,才可以被定义为'现代文学“。毫无疑问,'现代性“的本质建基于进化论的逻辑之上,但'现代性“似乎比进化论有着更深刻更启人的意旨,它可以超越进化论的'新“,而直指更具有内在价值的'进步“,或者说,它乃是在进步论的'发展“逻辑中被演绎出来的。于是我们弃用'新文学“,而改用'现代文学“,其微妙的历史语境转换其来有自,只不过今天才让我们想象出其间所存的道理。其实,在中国90年代'现代性“这一更为明晰更为有力更为富有价值含义的概念兴起之前,文学研究中追问'现代“、'现代化“的思路和兴趣早已开始。1981年,严家炎就在论文《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论〈呐喊〉〈彷徨〉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贡献》(2)中提出了'现代化“的标准;1982年,徐迟发表了著名的引起重大争议的《现代化与现代派》(3)一文;而更早,再向上越过三十多年,袁可嘉先生在1947年就发表了《新诗现代化》(4)的论文,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的诗学理念和标准。只不过我们今天又弃用'现代化“,而改用'现代性“,其微妙的历史语境转换也同样其来有自。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发现'现代性比之现代化,更适用于解释精神领域的现象。现代化多指形而下的,如工业、农业现代化,现代性指的是形而上的,即现代社会在精神上与古代社会的区别“,因此现代性应该类似于'现代精神“的另一种可以接受的说法,用以'规范现代文学的精神内涵“。(5)

就目前研究中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的互相展开的情况,有三个倾向应该指出来并进行必要的讨论。

一是'现代性“话语体现了'宏大叙事“的偏好,从而一种无所不包、普遍主义的、抽象的'现代性“理念广泛弥散,传统理论的抽象人性概念的所有魅力和蹩脚之处,似乎也都在抽象现代性倾向上得以复活,从而使面向人的'人性“学问呈现的所有深邃与空洞...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国“新现代性”与新世纪文学的兴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国“新现代性”与新世纪文学的兴起.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