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活动工作总结 > 内容

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2-06 03:01:40     阅读: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交往最为密切的高校教师,一个辅导员要面对两百左右的学生的所有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同时还要接受学校多部门的管理,工作压力之大、工作面之广可想而知,辅导员往往处于被动地应付工作任务的状态,他们面对过度的工作需求,容易产生身心极度疲劳感,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倦怠 对策

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然而,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辅导员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负面因素在高校辅导员中已经出现,甚至有蔓延和加深的趋势,高校辅导员对职业不认同,无心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这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无疑会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辅导员职业倦怠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描述与界定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他用' jobburnout“一词来定义职业怠倦,他认为职业怠倦是'助人行业中的个体面对工作对个人的能力、精力、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及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职业倦怠实际上与长期的工作压力有关。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辅导员职业倦怠是高校辅导员面临复杂的工作任务及繁重的工作压力,不能顺利应工作要求,所产生的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的衰竭状态。它具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1、情绪衰竭。常常感觉情绪和情感被耗尽了,丧失工作热情,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容忍度低,常常被莫名的紧张、压抑、沮丧、焦虑等情绪困扰,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对生活冷漠、悲观、缺乏活力,易感到疲劳。

2、去个性化。即以一种消极、否定、冷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或同事,自动或不自觉地减少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忽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视而不见,处理学生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3、低个人成就感。即看不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所在。随着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化,教育对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当高校辅导员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和及时的肯定与评价,同时,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寻找不到职业...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