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内容

自然\简约\实效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1-28 18:04:21     阅读:

清晰记得,教育部在2001年10月17日颁布了【文号】教基〔2001〕25号,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的通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强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信息技术正在全面改革教育的面貌,快速推进教育的改革。尤其网络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得到沟通,创造了一个充分开放的教育环境。笔者所在是苏州经济发达的地区,学校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教室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硬件设施基本配备齐全,这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了硬件支撑,原本抽象深奥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变得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学生学习变得兴趣盎然。但同时,变化繁多、层出不穷的音频与视频,又让学生变得无所事从,不知其所以然。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我不断的自我追问: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整合的价值导向是什么?课堂教学的本源是什么?

透视:形式繁乱低效

1.形式:矫枉过正

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不少教师片面认为,好课的标准就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者有些价值引导也促使这一误区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如有的校级、县市或者省级评优课,其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的优劣、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这种由上而下的教学评价潜规则使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顶礼膜拜,教师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于是,教师把大量的备课时间放在制作课件上,下载课件与视频,忽视传统备课必要的环节:如何注重知识间的梳理和衔接,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这样,备课的形式化必然会出现课堂教学的肤浅,从而诱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浮躁性。这种只注重技术手段而忽略知识的落实,忽略学科价值提升的课堂教学,危害极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就明确指出:'对少年的脑力劳动进行的观察使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当然,‘过于兴奋’的危害就是大脑皮层的麻木。“

2.内容:繁多杂乱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性质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显然,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的...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自然\简约\实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自然\简约\实效.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