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内容

文学的文化研究的中国视野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4 15:00:40     阅读:

文学和文化问题的提出,在新时期开始后已经是第二次了。80年代在'寻根文学“的创作思潮中,当时尚属年轻一代的作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文学要寻一寻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其中,韩少功是第一个发出'寻根“呼声的:'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中国还是中国,尤其在文学艺术方面,在民族的深厚精神方面,我们有民族的自我,我们的责任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这种自我。“其后,不少作家起而呼应,纷纷发表看法,对自己和整个民族割断文化之根表示深深的遗憾和忧虑,对民族的传统文化则一往情深。由此,文学和文化的关系一时成为讨论的热点。然而,那一次讨论的重心和出发点是文学创作,是谈文学创作如何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如何表现出文学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如何厘清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90年代文学界再次提出文化问题,其重心、出发点和角度则不同于前一次。其对象主要是针对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因此,正确的命题就是:文学的文化研究。

毫无疑问,文学的文化研究倾向的兴起,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首先,它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回归倾向“。众所周知,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在'反映论“的理论框架内,人们十分重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重视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文学和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各种因素如政治、道德、社会心理、历史意识等等的关系。到了80年代,出于一种矫正的历史原因,文学的审美性特别地突显出来,更有甚者完全否定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所谓用文学的'内部研究“来代替文学的'外部研究“,也似乎因势利导地占据了文学研究的主导地位,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开始淡薄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更是被拉开了相当的距离。相反地,文本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讲形式,讲结构,讲语言,讲隐喻,讲叙事方式。人们呼唤着这种'真正的文学批评的时代“的到来。平心而论,80年代的这一文学研究的倾向并不是没有一点功绩,因为它毕竟打破了以往文学研究沉闷的空气,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而且强调文学的审美因素确也是文学研究的应有之旨。但是,圈定了文学'内部研究“的范围,也毕竟不是完全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且,西方这种科学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和模式似乎并不太适合中国文学的批评实际,譬如拿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新批评模式的《文学理论》,强调文学批评要研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研究谐音、节奏和格律,研究意象、隐喻、...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文学的文化研究的中国视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文学的文化研究的中国视野.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