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培训心得体会 > 内容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7 15:07:57     阅读:

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引入,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水平,使大学图书馆真正融入高校的教学科研当中,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学科馆员的工作也因其主动性、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特点,有效地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受到了所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高度赞扬。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性研究还不够深入,深层次的学科馆员服务尚未展开。本文就这些问题试作探讨,希望对尝试建立或进一步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高校图书馆有所借鉴。

1 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出现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型图书馆。1981年,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这一服务,当时被称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它是以学科为对象建立的高级专业人员对口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就是从事这种服务的图书馆馆员。

根据Dennis W.Dickinson的观点,学科馆员的职责分为两个方面:专业参考帮助及学科联络(院系联络)。因此,学科馆员又被称为参考咨询员、学科联络员。专业参考帮助包括数据库检索、用户教育、用户学科信息资源导航、馆藏建设的咨询和指导等。学科联络(院系联络)是指学科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与对口学科用户之间的各种联系。从学科馆员所承担的工作来看,学科馆员应是学科信息的发布者、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学科专业知识的研究者和交流(虚拟交流)培训的组织者等。

在国内,清华大学于1998年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之后,西安交大、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图书馆陆续实施了这一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已经或正在尝试建立这一制度。通过广泛调研,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呈现出如下特点:

(1)馆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多元化“表现在以学科专业为核心的合理知识结构;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中级以上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强的信息素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和不断汲取新知识的能力等。如,厦门大学图书馆对学科馆员规定了较高的上岗条件,即信息管理类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外语四级以上,拥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这是国内明文规定'学科馆员“任职资格要求最高的。大多数高校认为,在图书馆工作两年以上,有~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并有相关的信息检索能力或者一定的外语水平就能担任学科馆员。

(2)专职...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