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 内容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论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2 21:11:11     阅读:

〔摘要〕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想是通过社会主义的高度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国的贫穷问题和发展问题,才能提供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稳定和政策稳定。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原则是发展生产力和全面改革,邓小平认为要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改革,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有轻重缓急的改革。总结经验是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法论,邓小平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地总结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历史经验,以发展的方式不断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产主义;生产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6)01-0034-08

〔收稿日期〕2015-07-28

〔作者简介〕彭德林(1966),男,湖北公安人,湖州师范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伦理学研究。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共产主义作为我们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把发展生产力和全面改革作为中国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动力,并以中国人民自己的实践为根基,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牢牢把握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规律,始终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一、共产主义是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理想。'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1〕共产主义不仅是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的革命实践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而且是我们现在搞经济改革仍然必须坚持的社会理想。

邓小平把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社会理想,是出于对中国社会近代以来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内在联系的科学把握。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那时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刚开始想学习西方搞资本主义,后来觉得资本主义不行了,提出'以俄为师“,学习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始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的统治使得中国继续处在半殖民地半封...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