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先进事迹 > 内容

科学界需要什么样的“啄木鸟”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7 04:09:41     阅读:

近日与朋友聊天,不经意间又聊到了当下中国学术界的学术不端行为,至于这个老问题该怎样根治也是众说纷纭。其实这个现象不只是中国所独有,而是世界性问题,只不过我们国家的学术不端行为显得更为低级与无序罢了。目前的努力只不过是尽量减少科学活动中的不端行为的发生而已,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把科技事业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学术不端行为就相当于隐藏在这棵大树中的害虫,如何消灭害虫,而又不伤及科技事业这棵大树自身的生长,就是当下各个国家最为头疼的大事。基于这种理解,可以追问这样一个问题: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界需要什么样的'啄木鸟“?

在笔者看来,科学界的'啄木鸟“应该分为两种:体制内的职业'啄木鸟“与体制外的业余'啄木鸟“。需要声明的是,'啄木鸟“的存在对于科技事业的发展是有益的,而目前中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体制内的'啄木鸟“基本上处于不工作的休眠状态,而体制外的'啄木鸟“又处于无秩序的越位状态,由于这两种力量的整体倒置与混乱,导致科技界的纠偏功能严重不足。

按照国外比较成熟的分类方法,科学不端行为(scientific misconduct)通常包括如下三个要件:伪造(Fabrication)、弄虚作假(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也就是通常所谓的'FFP“。其实这三种科学不端行为主要是针对共同体成员的,而且这三种不端行为鉴别难度依次递减。在信息检索渠道日益便捷的今天,单纯个体的剽窃成功率已经很低了,这种行为只有在信息检索非常困难的时期才容易发生。对于个体来讲,今天我们遇到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是前两者,而且由于现代科学的特点,这两种不端行为被发现的成本比较高昂。如前些日子曝光的某女博士数据造假案件,为了证明其数据造假,她的导师林国强院士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了近半年的甄别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般研究人员和小组是无力进行如此昂贵的鉴别的。对于上面这个科学不端行为的定义,笔者认为过窄,它没有把科学运行的环境包括进来,对于中国这样的特殊体制架构的国家来说,我们还谈不上共同体成员的完全自治,因此,在考察科学不端行为的过程中,必须把科学运行环境中的建制因素考虑进去,而且这点正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环节。所以笔者认为,基于中国当下的语境,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应该包括两个部分:建制运行的不公平与共同体成员的不端行为。这种分类能够很好地考虑到中国当下的国情。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比较宽泛的学术不端行为的...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科学界需要什么样的“啄木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科学界需要什么样的“啄木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