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活动工作总结 > 内容

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4-02 06:51:27     阅读:


  微课程在课程观上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点,但是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格局下,课程观应该体现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融合。新课程改革的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设置正体现了两种课程观的融合,强调学习过程事实上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关心两个方面,一个是形成性,一个是回归性;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两个解决手段,一个是翻转课堂,一个是母题,以期实现微课程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微课程;课程性;自组织;翻转课堂;母题
   随着微课程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今天学习者已经可以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灵活利用时间,线上寻找与使用微课程,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与教师或同学在线交流与沟通,实现良好的互动性。
  本文主旨不在于探讨微课程实施的具体技术手段,比如视频、动画、课件等,而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参考各类文献与网上资料,探讨微课程的课程性,并分析新课改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微课程深度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微课程的课程性
  微课程诞生之时其英文原文为micro-lecture,本意为短时间的解说,当时中文习惯翻译为微课。但是随着学习网站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及美国非盈利机构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的Ed 计划的兴起,微课程已然有系列化的趋势。目前中文一般把microlecture翻译成微课程,一字之差代表着教育工作者理解的深入。由此可见,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微课程最基本的特点应该是课程性。
  既然是课程,就必需回答课程论提出的问题,即如何编制与组织课程。微课程发展迅猛,但事实上对其的理论研究却严重滞后。但是,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多尔认为后现代主义课程应该是建构性的和非线性的,是形成性的而非预先界定的,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创造性及自组织性,强调过程的不确定性与互动性。微课程近几年在国外网络上的发展过程,许多方面符合其对后现代课程的解释。
  众所周知,在现代主义课程观中,泰勒原理是课程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泰勒原理阐述了基于行为目标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由此批判其教学目标设置的静态封闭及量化的缺陷。2005 年新课程改革开始推行,如果仔细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物理新课程标准,很明显,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借鉴并超越了泰勒原理。新课程改革充分研究了泰...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微课程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