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内容

普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6-15 04:32:34     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42-01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尤其以下肢静脉多见,是外科术后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初期症状轻微,临床上常易被忽视、漏诊或误诊,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致残。

为了进一步做好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我科根据多年的护理经验,进一步总结了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现报告如下:

1 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19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至今仍然为各国学者所公认[1]。

1.1 静脉血流滞缓: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速度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而使患者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2 静脉壁损伤,一是由于机械性的刺激,如在下肢静脉输液,穿刺时对局部静脉血管造成挫伤、撕裂;二是化学性损伤,如在静脉内输注了各种刺激性强的药液或高渗透溶液,造成静脉壁的损伤。

1.3 血液高凝状态:手术的激惹反应出现血小板增加,凝血时间加速,加之术中、术后的输血都为其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常见症状

2.1 小腿浅静脉血栓形成,小腿疼痛肿胀,沿静脉行径可摁及条索状物,有压痛,周围皮肤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可伴有轻度水肿,局部急性炎症反应一般1-2周,而后逐渐消退,疼痛缓解,条索状物2-4周才消失,全身反应轻微。

2.2 小腿肌肉静脉丛深静脉血栓形成:仅位于下肢的一个局段,范围较小,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轻,小腿部疼痛、压痛及轻度肿胀,如果将足急剧背屈,使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迅速伸长,可以激发血栓所引起的炎症性疼痛。

2.3 骼骨静脉丛深静脉血栓形成:位于下肢,波及范围较广,有三个特征:①疼痛和压痛,血栓在骼骨静脉内激发炎症反应,产生局部持续性疼痛伴压痛,常可摁到条索状物。②肿胀,患肢一般肿胀较严重。③浅静脉曲张,全身反应轻。

3 预防措施

3.1 术前护理:术前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有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了...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普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普外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