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季度工作计划 > 内容

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6-13 04:34:30     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的给药方式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在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0.5~1mg/小时,对照组17例行常规治疗,口服尼莫地平40mg/次,3次/日。比较持续泵入尼莫地平和口服尼莫地平的疗效,应用TCD监测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变化。结果:2周内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泵入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尼莫地平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CVS)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较高的发生率,可引起脑血流量减低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损伤。CVS是SAH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90%[1]。2007年3月~2010年9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5例,比较持续泵入与口服尼莫地平防治CVS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35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腰穿证实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于发病24小时内入院接受治疗,并按随机原则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7~80岁,有高血压史14例。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5~72岁,有高血压史9例。两组年龄、性别、发病到就诊时间、临床表现等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镇静、止血、脱水、通便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疗法等,同时给予血压监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24小时微量泵静脉推注,开始05mg/小时,若患者耐受良好,24小时后剂量可增至10mg/小时。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可根据病情调节泵入量,或暂停泵入,14天以后改用口服尼莫地平片60mg/日,分3次口服。21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60mg/日,分3次口服。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生活完全自理,血流速度降低>20%;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留有轻度锥体束损害的体征,生活可自理;...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