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季度工作计划 > 内容

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2-01 04:17:06     阅读:


  [摘要]介绍了长江大学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实践。包括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改革。特别是对学分制条件下,合理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57-04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在于只注重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1]。因此,学生走向社会往往还需要1、2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够适应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的要求,才能够担当起企业赋予的责任[2]。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产学研合作教育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学期间,就有机会和时间进入生产实际领域。通过'工-读结合“或'研-读结合“的途径,使学生在一定的岗位上进行劳动或承担、参加一定的科技项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边缘性和综合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包括从众多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各种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以及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包装装潢、美学、市场营销及商品学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3~5]。这种学科特点需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基于上述原因,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1.1课程设置由单一主体转向多元主体
  以往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很难使课程教学与实践需求很好的结合。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从单一的学校主体转向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笔者走访了食品行业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外聘食品行业的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为外聘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行业及企业成为课程设置的重要的主体之一。
  1.2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构建新型课程体系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笔者拓宽了过去以化学成分和加工手段为主的模式,打破传统的食品工艺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跨二级学科的综合性食品科学基础课程体系。如根据食品工程自动化的现状和趋势,在公共基础课中增设电工与电子技术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以补充加强学生的机械、电子方面的能力;食品卫生学单独设课并增加食品安全的内容融合了原来公共...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改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课程体系改革.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