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 内容

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27 21:01:46     阅读:

摘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是我国较长时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因而村庄空心化和农业女性化也将是我国农民家庭经营与农民合作社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本文以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省区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男工女耕“状况下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困境,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农村妇女的行为特征、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并提出了发展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合作社转型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村庄空心化;留守妇女;生产困境;农民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11-0167-06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农村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30多年来,农村的年轻人中学毕业以后纷纷离开农村,并不能作为农村劳动力的补充。老年人逐渐进入高龄阶段,也不得不退出农业生产劳动。而大量的已婚妇女滞留农村,成为农村常住人口的多数,主要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依靠留守妇女,农业的女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我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逐步演变成'一家两业“、'男工女耕“的格局。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是我国较长时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劳动力的实际转移过程中,由于户籍、性别、素质、生育、家务、农村土地制度、城市住房与教育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制约,农民家庭难以整体上向城市移居,因而农村女性转移的量少,转移的成本高,绝大部分农村妇女无法彻底地脱离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高小贤(1994),谭深(1997),程绍珍(1998),张宏宏(2002),项丽萍(2006),魏翠妮(2006)。蒋美华(2007)等主要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分析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陈利(2006),蒋美华、周垚(2007),黄安丽(2007),梁秀丽、毛成(2007),周庆行等(2007),比较专注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认为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和缺乏安全感,成为压在'留守妇女“心头的'三座山“。左小川(2006),许传新(2007),左海霞(2010)等学者更多关注于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关系的构成进行研究。本文以课题组在甘肃省民勤县、青海省共和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梳理和总结'男工女耕“状况下留守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困境,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农村妇女的行为特征、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并提出了发展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实现合作社转型战略的政策...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