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内容

上海紫砂史考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2-10 04:04:03     阅读:


  紫砂茶具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一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道出了作为中国特有工艺品紫砂壶的魅力。自从明朝中叶以后,紫砂渐渐形成了集外形、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到了清朝,文人壶使得紫砂进入了一个旺盛时代。据记载,如从吴仕、柳佥、彭年等正德年间人士算起,明清两代直接、间接参与紫砂活动的文人不下90人,其中不乏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和收藏鉴赏家,如董其昌、陈继儒、项元汴、汪文柏、唐寅、文震亨、陈煌图、释如曜、陈鸿寿、郑板桥、瞿子冶、朱坚、邓奎、许次纾、陆希声、端方、吴大澄、张之洞、吴昌硕、任伯年等等,钟爱紫砂的这些文人有一个共同特点,籍贯都是江、浙、沪。
  明末文人书画家陈继儒(1558-1639)号,字眉公,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董其昌(1555-1636)与其同郡,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二个上海籍著名书画家就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
  明代周高起写的《阳羡茗壶系》记载,己酉重九是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农历九月初九,时大彬正在娄东(松江一带古称)游历,娄东之行,受董其昌、陈继儒、王时敏、王鉴等文人和书画家的影响,改仿供春制作大壶而改制小壶,这段记载让大家知道了一个上海与紫砂最早的故事,时大彬广泛结交上海文化学者,与明代上海书畫文人董其昌、陈继儒交往,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关于书画、造型审美的观念、理论和紫砂本应体现的率真性格,创造性地采用紫砂特有的塑造能力,留下了一件件旷世之作,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有记载他邀请宜兴制壶名家在马桥家中制壶的情景,说明了时大彬时代紫砂已经来到上海这片土地上。
  文人士大夫的紫砂雅好也为紫砂器皿进入宫廷做好了必然的准备,清朝前期,雍正、乾隆皇帝都喜欢紫砂壶,所以紫砂作为贡品大量进入宫廷内府。清代后期,洋务派在国内兴办实业,继起初的棉纺业、造纸业,印刷业、制陶业也在上海、杭州等近海城市发展起来,上海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汇集了中国最重要的资本主义商业和企业,也是政界、商界、文艺界精英汇聚之地。而紫砂只有几百年历史,留存下来的名家作品并不多。上海滩精明的紫砂商人发现,与经营普通的紫砂器相比,仿制明、清名家紫砂壶的利润要大得多,而繁华的上海则是中国兜售赝品最好的市场。于是,紫砂仿古从19世纪末逐步形成规模,并在20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里...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上海紫砂史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上海紫砂史考.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