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范文 > 内容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01 04:22:26     阅读:

摘要

2012-2015年,在海南省辣椒主产区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叶斑病,从发病叶片中分离到一种细菌,通过致病性测定、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鉴定为野油菜黄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选用8种杀菌剂通过平板对峙法对该病原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其中6种药剂对该病原有抑菌效果,效果最好的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次之,2%春雷霉素水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没有抑菌效果,不同药剂之间或同一种药剂不同剂型之间抑菌效果差异较大。病原鉴定和药剂筛选可为该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病原菌; 杀菌剂; 药剂筛选

海南是我国冬季北运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辣椒的种植面积达2万hm2左右。2012年开始,在海南省海口、澄迈、文昌、琼海等市县普遍发生了一种细菌性叶斑病,该病害在辣椒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其症状与已报道的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症状相似[1]。病原菌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黄绿色小斑点,逐渐发展扩大后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稍凹陷,湿度较大时,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大型斑。发病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落花、落果甚至猝倒,成片死亡。病原菌一旦侵染成功,便可迅速扩展,给农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5年初在海南省灵山镇调查发现,田间辣椒发病率平均达80%,至少造成30%的减产。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对该病害的病原进行了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本文选取了8种主要杀菌剂进行了抑菌试验,以期筛选出较好的杀菌剂,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1.1.1 病原菌分离

2014年3月,在海南省灵山镇采集到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病株。将病健交界处叶片组织剪成0.3 cm×0.3 cm左右的方块,用75%乙醇表面消毒2 min,无菌水冲洗3次,放入点滴板内加入50 μL无菌水研磨,用移液枪吸取20 μL研磨液于LB平板(胰蛋白胨 10 g、酵母提取物 5 g、NaCl 10 g、琼脂 17 g,加水定容至1 000 mL,调至pH 7.0,121℃灭菌20 min)上,采用接种环进行画线,28℃倒置培养48 h,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1.1.2 柯赫氏法则验证

在采集病株的同时,将健康植株连根拔起带回实验室栽种,用于回接试验。将分离纯化的菌株接种到液体LB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中28℃...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