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内容

《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基于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思政主题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3-02-12 16:40:09     阅读:

龙文滨,尹赛凤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会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近年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课程思政传递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深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考。各大高校纷纷通过建立课程思政的相关制度和工作体系,积极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内涵,以期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财务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传统课堂教学多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忽略思想价值引领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财会人才的需求数量和结构发生巨大改变,这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探讨《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如何顺应新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财会人才的培养要求。

高德毅和宗爱东[1]认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它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而不是新增一门课、增设一项活动。邱伟光[2]提出,课程思政指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陆道坤[3]认为,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这项工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要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功用,结合'显性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综上观点,课程思政一般指高校教师将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者融合,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理解课程思政背后的教育学理论基础,是有效设计和推广课程思政的关键。以往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源自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忽视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有组织、有计划、直接外显的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教育是'潜移默化“式教育。这一理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杰克逊1968年在《教育生活》著作中提出,他主张教育者发挥隐性课程、文化情境等载体的渗透作用,拉近传统原理教学的理论性与生活化之间的距离,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产生影响[4]。课程思政即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5],教师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在知识传授中加强思想信念指引,使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因此,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需要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作用,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统一,以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两张皮“...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基于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思政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财务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基于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思政主题.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