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 内容

块茎到星丛:教育学话语场的课程目标构建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31 06:51:31     阅读:


  摘要:课程以一种动态生成而非静止存在的教育进程,为读者所理解和体认。作为课程构成的首要因素,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教学的灵魂所在。以往确立的课程目标因宰制性的意识形态、规约化的模式体制、偏执化的价值取向而越发趋于沉疴。在思维方式、课程话语、文本意义的转向理解上,'星丛性目标“的构建改变了以往以块茎化为性征的课程目标因基频'原子化“而造就的茧式多元化,实现了课程体系有序与元序的耦合,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交媾,走向了'视界融合“的内在自身超越。
  关键词:课程目标;简单性思维;复杂性思维;星丛性目标;思维范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9)03-0051-04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以来,无论是从课程体系建设,还是从师资职前和在岗培训方面,均是卓有成效的。言而总之,此次课程改革已不是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新旧教材的更替交换,而是由形而下停浮于表层的技术处理上升到形而上教育价值理念的转变,是教育领域思维范式的革新。羽翼丰满的精神品性超脱了传统课程改革中简单性思维掩盖下的贫瘠和匮乏。作为课程灵魂的课程目标,正是通过把复杂性思维引入教育中,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其进行研究,探求并构建属己的本真目标模式。
  
  一、问题的显现:课程目标的沉疴
  
  多尔曾经在《课程愿景》中用'幽灵“一词对课程作了叹为观止的隐喻描述:'幽灵是一种缥缈虚幻的存在,他们可以被看到、被感觉到,但它们没有具体的形体。它们存在于我们意识的边缘,既真实又虚幻,若隐若现。“面对如此深邃的想象空间,课程的生长却因囿于始料未及的简单化思维范式而固着,游行于其中的课程目标以清单式的列出方式而越发显得呆滞。
  1、宰制性的意识形态
  工业革命以降,以普遍性、还原性和分离性三大原则为圭臬的简单性思维范式深化了自希腊伊始所建立的平稳、对称、有目的的秩序,进而统治着近现代自然科学领域。科学理性主义者想当然地认为深埋于现象和事件之下的本质与规律可以通过归纳、演绎、数理统计等实证性方法所证实。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提到的统一适用于整个宇宙的万有引力定律表明自然是和谐的,是'自足且简单的“。爱因斯坦更是把这一思维推崇到极致,他借助'上帝不会投骰子“的隐喻表达了宇宙中不存在任何随机性,而能够在世界里充分发挥控制作用的只有'logos“(规律)...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块茎到星丛:教育学话语场的课程目标构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块茎到星丛:教育学话语场的课程目标构建.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