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课下载 >  党建材料 > 内容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儿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0-14 04:06:17     阅读:

【摘要】小儿外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注重胚胎发育学、病理学及解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重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回顾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起源和基本理念,具体分析了在小儿外科学教学过程中对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细节,以期对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教学模式;小儿外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43-02

'支架“是建筑业的一个用语,它只在修建或修补房屋的一定阶段上才存在,而且是作为一种凭借或工具存在,因此当目的达到时,就会被收走。但另一方面,在这一特定阶段内,这种工具又是必要的,否则修建房屋的目的无法实现。支架式教学思想起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儿童的能力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帮助儿童消除这种差异。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支架“作为对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支架,用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1]。通过这种支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从操作层面上说,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建问题支架: 围绕当前学生学习主题, 按照'最临近发展区“的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景;(2)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教师起脚手架作用,最终让学生独立分析,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3)协作学习:小组协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完成知识意义建构;(4)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群体和个人的评价[2]。简言之,实施支架式教学时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建立概念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一定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协作学习,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设计真实性任务;鼓励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鼓励争论;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儿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儿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