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课下载 >  党建材料 > 内容

试论新民俗电影之误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0 21:01:19     阅读:

摘 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第五代导演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新民俗电影,并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由于迅速闯入西方世界并奇怪性的被接纳,新民俗电影一时遭受到众多人的误解和苛责,却属于对民俗对电影甚至是对诠释和使用文本分析框架的误读

关键词:民俗景观;后殖民理论;伪民俗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3-0000-0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文革后北京电影学院首届毕业生为代表的第五代电影群体崭露头角,他们不再关注主流历史话语视野中的时代风云及其政治权利的更迭,而是以锐意革新的姿态,积极探索的热情,义不容辞的承担起了高扬电影本体意识、反思传统与文化寻根、振兴民族电影的责任。在第五代导演群体的努力下,中国影坛诞生了一系列以民俗为表现对象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极大丰富国内影坛的同时,也在国际众多知名电影节上屡屡获奖。它们被电影理论家命名为'新民俗电影“,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黄土地》、《菊豆》等等,也由此开启了中国民族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势头。

一、新民俗电影中的民俗景观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它深藏于社会底层少受上层文化侵袭,能在艺术上帮助影人认识人类生命活动的本源,为电影开启一个取之不竭的文化宝库。而民俗中包含着的许多陋俗成分,既能从反面反映社会,也能从另一个视角透视国民精神的缺失,在对比中启迪自我反省民族。于是以张艺谋和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便借由民俗表现群体对传统的反思,对民族和社会存在问题的批判,希冀在民俗中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张艺谋是一位摄影出身的电影导演,在他的电影里,随处可见民俗的痕迹。《红高粱》中的送亲场面、热闹的颠轿、红高粱和祭酒神等;《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点灯、灭灯、封灯“仪式;《菊豆》中的秩序堂祭祀和触目惊心的七七四十九次的'挡棺“仪式;《我的父亲母亲》中民俗的成分虽有所减少,但民俗景观发挥的魅力却依旧不能小觑。这些民俗被张艺谋截取并加以放大后呈现到银幕之上,赋予了他的电影奇观性、猎奇性与浓郁的民间风情和民族特色。而在陈凯歌的《黄土地》中,陕北民俗更是该片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成不变的迎亲仪式、热闹的婚礼场面、响亮的安塞腰鼓和神圣的祈天求雨占据了影片三分之一的篇幅,民俗事象...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试论新民俗电影之误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试论新民俗电影之误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