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财政 > 内容

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特性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8-06 04:29:45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明确中华绒螯蟹黑鳃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利用API 20E细菌鉴定系统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以K-B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黑鳃病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共分离获得4株疑似病原菌株(C1、C2、C3和C4),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仅C1菌株感染中华绒螯蟹后出现死亡,死亡率达90%,且试验中华绒螯蟹出现黑鳃、肝胰腺呈浅黄色的病症,与自然发病的症状基本一致。依据C1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C1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其对健康中华绒螯蟹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2.85×105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C1菌株对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链霉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3种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可引起中华绒螯蟹黑鳃病,且对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毒力,实际养殖生产中可选用新霉素、多西环素等渔用抗生素进行防治。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黑鳃病;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鉴定;药敏特性

0 引言

【研究意义】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和湖泊地区,是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和辽宁等地区的重要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付龙龙等,2017)。近年来,随着中华绒螯蟹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其养殖业迅猛发展,年产量已超过81万t(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17)。但随着中华绒螯蟹养殖密度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杀虫剂和除藻剂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养殖环境恶化,各种病害频发,尤其是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给中华绒螯蟹养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唐玉华和胡宾,2015)。因此,加快中华绒螯蟹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及药敏特性检测,对确保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弗氏柠檬酸杆菌隶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特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特性.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