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季度工作总结 > 内容

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分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4-02 06:50:37     阅读:


  '语文教学目标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而预期的语文学习结果,它是语文教学目的的具体化。“[1]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面统称新课标)颁布之后,语文教师要合理、准确地设置语文教学目标,就必须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框架下理顺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关系,否则纰漏更多。更远的姑且不说,自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以来,即使审查语文教学优质课的教学目标,其设置与陈述普遍还是不准确或相当模糊的。王荣生、李海林、何更生等对此都有不少很有见地的论述。语文教师应该都明白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合理、不规范一直都是困扰整个教学设计的'头号杀手“。那么影响教学目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如果能够理性对待、合理处置这些影响因素,是不是可以多发挥一点教学智慧,少走一些弯路呢?
  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教学内容形态[2]、学科知识类型、语言教学层级等属于客观因素,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掌控水平、教师个人的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教学任务分析[3]、教材处理方式[4]、文本解读理论的选择等属于主观因素。
  一、影响教学目标的客观因素分析
  (一)教学内容形态
  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对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两个概念进行了很有价值的分析和区分,课程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客观性,而教学内容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內容的反映。我们注意到,新课标第一次明确了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但在后面的表述中,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两者经常混用,这样并不好。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可区分出三种教学内容形态:练习、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练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以对话、笔记、习题、书写等形式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下运用学科知识开展综合性活动,完成课程内容范围内指定的演讲、讨论、辩论、采访、调查、展示等任务;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我们也注意到,新课标将练习、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都统称为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做似乎还不够严谨。
  课程的单元组织形式过去有两个基本类型””程序型与课题型。前者表现为'目标”成就”评价“,后者表现为'主题”探究”表达“[5]。新课标以学习任务群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个主题单元。...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分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