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活动工作总结 > 内容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1-28 18:16:34     阅读: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良好品德素养在行为活动中形成和得到体现,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生活,追寻品德理念和道德规范的源头,把思想品德的概念返回到生活之中,创设体验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新生成品德知识,通过实际行动得到巩固和加强,最终得到品德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源自生活;回归生活;活动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17-03

一、问题提出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与之相应的是,思想品德新课标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生活化教学。基于生活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才会是有鲜活生命力的,脱离生活开展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才能走出单纯的知识灌输,乏味的道德说教的怪圈;只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空洞的说教是不易提升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的。在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感悟,注意将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知道了的知识,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知而不行,到知而行之,内化行为,提升感悟的过程。

教师创建生活化的活动情境,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入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课堂教学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实践探索

1、在面向学生生活中追源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指导追寻思想品德概念定义的源头,把思想品德概念回归到生活之中,让学生自然感悟到品德的规范都来自于生活的需要,理论知识就与行为活动'等同“起来...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