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季度工作计划 > 内容

微生物与行为和精神疾病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5 04:12:31     阅读:

摘要:病原微生物能够影响宿主的大脑和行为,甚至诱发精神疾患。肠道细菌可影响小鼠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行为模式的发展。慢性胃肠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生理疾病中的行为改变与微生物有关;肝性脑病、多发性硬化等中枢神经系统生理疾病也可能由微生态改变引起;抑郁症、孤独症等精神疾病与肠道细菌状态和比例有关;卫生假说支持上述观点。建立良好的共生微生物平衡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可以预期,共生微生物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将是今后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热点。

关键词:共生微生物;抑郁;第二大脑;炎症:卫生假说

分类号:B845

人体内外分布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与人类共生,因而被称为共生微生物。共生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生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动物。这些包括了有益、有害和中性类群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皮肤表面、口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处。仅消化道内就有1000克以上(1014)的微生物,是人体细胞总数(1013)的10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些微生物与宿主形成了密切的联系(Fraune&Bosch,2010;Ley,Peterson,&Gordon,2006)。由于与人类形成共生状态,其组成和数量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正常情况下,微生物与宿主处于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中(ulvestad,2009)。肠道微生物可以帮助宿主抵御病原菌的入侵、促进营养吸收、代谢药物和致癌物质、产生有利于人类的化学物质(维生素等),还能影响肠道和免疫系统发育(collins&Bercik,2009;Fraune&Bosch,2010)。在饮食改变、疾病、药物等影响下,消化道微生物也会受到干扰而发生改变,甚至造成菌群紊乱化ollins,Denou,Verdu,&Bercik,2009)。已有研究表明消化道菌群的紊乱与多种疾病有关。各种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腹泻、便秘等都与消化道微生物有关,调整菌群可以治疗和改善病情。研究还发现,肠道微生物还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慢性疲劳综合征、肥胖等慢性炎症状态有关,甚至与孤独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有关(Fraune&Bosch,2010;Kaur,Kuhad,Garg,&Chopra,2009;Logan&Katzman,2005)。

随着对疾病的深入了解,微生物在人类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对宿主神经系统有重要影响(collins&Bercik,2009;Cryan&O’Mahony,2011;Forsythe,Sudo,Dinan,Taylor,&Bienenstock,2010;Neufeld,K>A.&Foster,2009;Rhee,Pothoulakis,&Mayer,2009,),...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微生物与行为和精神疾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微生物与行为和精神疾病.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