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内容

继续教育与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践探索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05 18:08:38     阅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 本文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立交桥架构的国内外实践及学校的实际情况三个方面,阐述在学校继续教育内部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可行性。并以会计专业为试点,对不同教学类型的学分互认及学分银行建设进行了初步实践探索。

【关键词】 继续教育;立交桥;学分互认;学分银行

一、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背景

1、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社会力量办学、社区教育,非学历高等教育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办学基本格局。近几年来,我国继续教育事业开始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终身教育体系延伸,越来越重视满足个人自我完善的需要,强调弹性学习、灵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新形势,需要现有的各类继续教育形式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角度考虑优势重组、资源整合、创新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我国继续教育事业指明了转型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学分银行“概念,'学分银行“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我国教育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提供的制度保证和技术支持。

2、立交桥的国际国内实践

为创导终身学习,培养人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提供良好的环境,架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国外普通采用了学分银行的制度,如欧洲实施了互认学分系统,包括欧洲15个国家和中东欧地中海沿岸15个国家,涉及的高等教育机构达1800所,在2002-2003学年参与学分转换与累积计划的总人数达到12万。北美洲的加拿大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学分转移制度,借助该制度促进了学生获取证书或学位的有效性、完整性、真实性、公平性和流动性。亚洲的韩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学分积累制度,国家认可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在国家认定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相关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当学习者的学分达到制度规定的标准时,就可申请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这种制度既为需要学习者提供了开放的、创新的、多样化的、最大化的和全方位的学习机会,同时又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促进人们自我完善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外的关于运用学分转换、转移和积累去获取证书的方法,架设了学历...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继续教育与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践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继续教育与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践探索.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