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体会 > 内容

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关系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3-22 04:06:38     阅读:

摘 要: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约有 1.3亿人为HBsAg携带者。虽然一些口服抗病毒药以及干扰素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发展为肝硬化、重型肝炎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地遏制。同时肝功能损害导致对内毒素的清除功能下降,胆汁和胆酸分泌减少,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受到影响;再加上宿主防御能力降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肠腔内环境发生改变,即肠道菌群失调。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肠道;菌群

一、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基本数据描述

据统计,大约有 10%-20%的慢性乙型肝炎 5 年后会发展为肝硬化,20%-23%的肝硬化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组织纤维性病变。其病理学标志是瘢痕组织替代了正常的肝脏软组织,形成假小叶,进而出现门脉高压,血流无法正常通过肝脏组织,导致胃肠道淤血和组织水肿,胃肠蠕动减慢,肠道通透性增加;

二、肝病与肠道分型之间的关系探讨

人体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等构成,平均重量约 1.5kg,是人体自身细胞数目的0.05 倍。2011 年以ArumugamM为首的研究小组对22 名志愿者的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进行测序比对,发现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并非随机组合,而是可以分为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和瘤胃球菌属 3 个肠型,并且这些肠型与宿主的年龄、性别、种族、体重指数以及地域环境无关。1 类肠型富含拟杆菌属(22%”39%),擅长分解碳水化合物,抵抗肥胖;2 类肠型富含普雷沃氏菌属(6%”36%)但拟杆菌属数目减少(2%”17%),普雷沃氏菌属能协同肌动蛋白降解肠道粘膜层的糖蛋白,增加肠道疼痛感;3 类肠型瘤胃球菌属数目较多(0.1%”6.5%)而拟杆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含量减少,其中瘤胃球菌属有助于细胞吸收糖分而使体重增加。肠道分型概念提出以后,不少研究者试着找出疾病与肠道分型之间的关联,以便于筛选和預防某种疾病,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报道,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其菌群多样性也常常降低。但究竟是哪种肠道微生物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作用机制又有什么规律,目前仍不明确。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常见肠道菌群,旨在阐明肠道菌群在肝病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且比较三组人群拟杆菌属、普雷沃...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关系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关系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