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范文 > 内容

浅析中西方教育学科的历史沿袭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3-30 06:56:26     阅读:


  摘要:本文以中西方教育学科制度的历史发展为样本,在分别概述的基础上,总结了中西方在教育分科制度上的差异和特点,分析了学科分类的精细化对各自社会造成的影响,对以教育分科所反映出政治利益诉求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学科制度;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6”0122”02
  一、我国教育学科史概述
  我国古代的学校有官办和民办之分,两者都有悠久的历史。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周朝时曾设立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太学设立于汉武帝时,缘起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经史作为太学的主要教材,授'孔子之术,六艺之文“。隋代设立了国子监,国子监开启了官学的第一次分科,分文武两种,文称文生,武称武生,学生即为秀才。到了唐代,国子监分类更为精细,分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不过这种分类并非学术上的需要,而是为了教之有类。其中国子学、四门学、太学分别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书学、算学、律学则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此外,国子生、太学生、四门生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学生则学习专门技术,初步有了文理分科的端倪。宋代时开始增设了画学和武学,考据之学也在这时开始,代表作是黄震《日钞》和王应麟《困学纪闻》。
  明朝时整个科举教育的结构基本健全,京师设有国子监作为中央官学,府、州、县皆有学,学术重心是理学。明朝永乐年间,在郑和下西洋后,为配合开启的外交形势,翰林院还开办了外语馆作为我国第一所外国语大学。清代延续了汉人的科举制,汉学开始致用,代表人物前有刘逢录和宋翔风,后有龚自珍和魏源,一直到康有为梁启超。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清政府开设了一系列的近代学堂,理工科初露雏形。清末民国初,国学异常繁荣,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一代代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们执著忘我于学术,问道和争鸣激烈而理智,尽管当时的中西方文化之冲突空前激烈,但不同道者都表现出对彼此的尊重和宽容。章太炎以讲古文经学见长,培育出的弟子钱玄同、刘半农却是'全盘西化“的代表,同台讲学时东西文化碰撞,却师徒相敬,令听者肃然。
  官学之外,我国还有着渊远流长的私学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各位集大成者收门徒开讲坛,弟子如云,算是最早的私学,追溯到这个时期,百家争鸣,可以在中国学术史上找到...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浅析中西方教育学科的历史沿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浅析中西方教育学科的历史沿袭.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