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述职报告模版 > 内容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趣下的“两课”教学互动性探析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28 12:15:35     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传统单向度'灌输“教育方式已明显落后于当前开放多元、复杂多变的形势情境需要,而灵活性、互动性、生活化隐性教学功能效应日渐凸显。增强'两课“教学互动性、提升教学实效性必须走出单向度教学模式,掌握教学主客体双方目标心理并消弥主客体心理差距与隔阂、有效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学互动模式、科学设置'两课“教学互动效果评估机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两课“教学 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134-03

教学是主体、客体之间知识情感信息诸要素交流互动的系统性过程。从要素划分和边界构成来看,教学体系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中介和教学环体四个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教学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客体是教学活动所指向改造的对象;教学中介是教学主体从事教学活动所传播、运用的知识信息和教学工具等;教学环体是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境。随着时代发展,教学主体权威至上的传统模式不断向扁平化、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具体表现为:教学主体权威及主导地位日渐消解,平等、开放、反思、多元教学风格逐渐形成,教学客体人格、个性、兴趣、爱好等多样性因素受到容忍重视。在知识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播散的今天,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一统'灌输“教育方式已明显不符合当前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需要,而灵活性、渗透性、生活化、精细化'教学簇“功能效应日渐凸显。高校'两课“教学是塑造学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的主渠道,新形势下探索'两课“教学互动性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

一、教学互动设计前提:消弥主客体双方心理差距与隔阂

'两课“教学重要难题之一是消弥教学主客体双方心理差距与隔阂。'两课“教学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共同难题:教学主体对教学客体心理期待、目标兴趣、价值个性认识不清或了解不够,很容易导致'两课“教师与学生群体间心理期待产生距离隔阂乃至'互怨“情绪。一方面,'两课“教师认真备课、仔细讲解,但学生反应平淡麻木,让教师心理预期落空,产生挫败感,埋怨学生不爱学习、不认真;另一方面,学生心不在焉,认为教师上课不生动,主动参与心理惰化,埋怨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在这种双向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下开展'两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高校'两课“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群体思想、兴趣、学习目标进行全面细致分析,有...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趣下的“两课”教学互动性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旨趣下的“两课”教学互动性探析.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