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怎么写 > 内容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棉业统制政策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1-23 04:10:05     阅读:


  〔摘要〕为确保抗日战争的物资供给,国民政府内迁至重庆后的首要任务便是动员上海的资本、工厂内迁。然而由于战时需求陡增,上海的纱厂获得了空前利润。此时内迁至环境恶劣的国统区违反了资本家的意愿,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后方地区生产设施短缺,加之战后沦陷区民众内迁,日本封锁内地经济,国统区棉制品需求激增,进而引起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于是棉业统制成为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统制的核心,通过农本局、平价购销处、物资局等机构推行统制政策,投放储备棉,欲藉此保障供给、平抑物价。然而资本家不仅不积极配合,反而勾结投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更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花纱布价格飙升,黑市猖獗,市场一片混乱,国民政府对棉业的控制流于失败。由此可见,抗战时期的国家权力和纺织资本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矛盾,从那时起,资本家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和协助就已经开始动摇。
  〔关键词〕棉业统制;农本局; 物资局;平价购销处;何浩若;穆藕初
  〔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4)03-0159-09
  ①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政策的具体内容及评价可参见以下文献:刘殿君《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统制》,载《南开经济研究》1996年第3期;陈雷《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载《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第1期;郑会欣《统制经济与国营贸易》,载《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2期;方学英《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影响》,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②1933年纺织工业在中国的工业体系中占据着绝对的比重。从工厂数量来看,2345个中占据了821个,约350%;在资本额方面,406,872(千元)中占据了166,828(千元),约41%;劳动者数量方面,500,233人中占308,678人,约617%;产品销售额方面,1,113,974(千元)中占据483,585(千元),约434%。参见岡部利良《舊中國の紡績勞動硏究》,九州大学出版会,1992年,3页。
  〔作者简介〕金志焕,仁川大学中国学术院教授,韩国仁川406-772。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以重庆为临时首都。自此,重庆作为国民政府指挥全民抗日的大本营,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经济方面看,由于丧失了关税、盐税、统税等主要税源,国民政府将间接税转为直接税,并发行公债,甚至试图将上海等沿海地区的资本及工厂设备转移到后方以确保生产、抵消赤字。另外,国民政府还通过实施经济统制政策来提高生产能力、控...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棉业统制政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棉业统制政策.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