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分类 > 内容

抗日烽火中的国内医药界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2-17 04:35:15     阅读:

面对国家危亡,民族危机,负有民族责任感的国内医药界广大爱国贤良,都表现出了'医药救国“的崇高理想与奋斗精神,踊跃而机智地投入到抗日斗争战线,成为当代中国医学文化的旗帜和精髓。

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广东中医药院校立即通电全国,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暴行,组织义勇队声援抗日。

1936年,时任中国国医馆馆长的著名中医学家焦易堂,号召中医界在国家需要时要作实战场救护准备。他深望各地医学院校,迅行设立伤科班,以专造此种人才,备国家之需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各地中医药界积极组织救护队,投身抗日斗争。在南京,中央国医馆立即组织了中医救护医院和中医救护大队,收容和救治前线伤员;在上海,成立了中医救伤医院和国医药界救护队;在湖北,成立了国医药界战地后方服务团;在江苏,对全省35岁以下的中医师进行消毒、防毒、外伤、野战救护技术培训;在广州,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和'光汉中医专门学校“都分别开设了战伤救护系列课程,培养战伤救护骨干。广州中医界还组织跌打科医生北上救护团,奔赴抗战前线救死扶伤。

在政治腐败、外强入侵、民族危亡之机,一批有进步思想的中国青年希望能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救国救民。

革命导师孙中山,年轻时前往香港学习西方医学,学业有成。在从医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学医虽然能给人治病,却不能给国家治病,如果国家之病不除,腐败的清政府不推翻,国家就没有希望,人民就没有出路。因此他弃医从政,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文坛巨匠鲁迅、郭沫若,早年抱着强健国家体质的理想,赴日本学习医疗技术。但是,当在日本感受到一些中国人思想之麻木,思想之病更甚于身体之疾时,遂决心弃医从文。试图用文学来唤起国人觉醒。当然,更有众多医家未改初衷,用学到的医学知识救死扶伤,济世活人。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医药教育界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继续办学办院,所培养的医药人才,多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目睹人民的苦难,上海嘉定年轻中医吕炳奎,毅然变卖了家产,用其家资购置了十余支流散在民间的枪械,于1938年初组织了300多人的外冈抗日游击队。外冈抗日游击队火烧日军飞机,伏击日军汽艇,在八字桥痛击日寇侵略军。吕炳奎率领的外冈抗日游击队英勇奋战的事迹,沉重打击了日军侵略者,强烈震撼了上海大地。抗战期间新四军采购的大批物资、从江南经上...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抗日烽火中的国内医药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抗日烽火中的国内医药界.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