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学校管理公文 > 内容

《心灵史》与知识分子形象的重塑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09 21:00:38     阅读:

张承志的《心灵史》无疑依然是一个'熔历史、宗教、文学为一炉“(《张承志文学作品选集(长篇小说卷)》,海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175页。以下涉及《心灵史》所引,皆出自该版本,故只标页码)的奇特文本,但是重读《心灵史》,我更关注的是书中那个'我“的形象。'我“是谁?答案其实很简单,'我“就是张承志本人。在书中,'我“既是那七个悲壮故事的'讲述者“,还是对故事进行评点、议论和诗意阐释的'抒情主人公“,却唯独不是有的论者所谓的'虚构的人物“①。'我“在文本中的不断显身以及不断的思考与抒情,构成了作者本人对自我形象的一种塑造。那么,作者所塑造出来的是怎样的形象呢?我的初步判断是一种亦新亦旧的知识分子形象,但是,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仅仅面对《心灵史》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关注与《心灵史》构成互文印证关系的诸多文本。

让我们回到1991年作者写就的《离别西海固》中。在这篇散文中,出现了一段令人深思的文字:

在1984年冬日的西海固深处,我远远地离开了中国文人的团伙。他们在跳舞,我们在上坟。后来,刘宾雁发表了他的第四次作协大会日记,讲舞星张贤亮怎样提议为'大会工作人员“举办舞会而实际上真和大会工作人员跳了的只有他刘宾雁””那时,我们在上坟;九省回民不顾危险冲入兰州,白布帽子铺天盖地。我挤在几万回民中间,不知言语,只是亢奋。那一天被政府强占的、穷人救星的圣徒墓又回到了哲合忍耶百姓派手中。他是被清政府杀害的””声威雄壮的那次上坟,使我快乐地感受了一种强硬的反叛之美。②

大致相当的描述同样出现在《心灵史》(第75页)中。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两个信息:一、《心灵史》完成于1990年,但是早在六年前,张承志已经开始了他的宗教皈依之旅。于是,《心灵史》中'代前言“(《走进大西北之前》)中的文字便变得不难理解:'长久以来,我匹马单枪闯过了一阵又一阵。但是我渐渐感到了一种奇特的感情,一种战士或男子汉渴望皈依、渴望被征服、渴望巨大收容的感情。“(第2页)二、这个宗教皈依的过程同时也是张承志与中国文人或知识阶层决裂的过程。'他们在跳舞,我们在上坟“””这种具有强烈对比色彩的句式其实是把自己与知识阶层进行区分的重要标识。在这里,复数的'我们“只是标明,'我“已成为几万回民中的一员,'我“已经融入了底层民众之中。

但是,为什么张承志要与知识界划地绝交呢?当他做出这种选择时,他本人又是...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心灵史》与知识分子形象的重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心灵史》与知识分子形象的重塑.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