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师德师风建设 > 内容

生产能力、配置能力与自考生就业:基于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12-05 18:07:34     阅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当前,自考生的就业质量偏低,行业就业领先系数在其优势行业远低于统招生。其主要原因是自考教考分离制度不合理、助学单位专业设置不科学、培养模式普教化等。他们求职时倾向于'固守“而非流动,这抑制了配置能力的发挥。解决自考生就业质量偏低的途径在于提升自考生综合能力,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及健全自考法律法规。

[关键词]生产能力

配置能力

自考生

就业质量

信息传递机制

[中图分类号]G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20-0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自1983年在全国推广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程,截至2008年年底,累计参加自考学历教育近5230万人(不计重复),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857.5万人,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形式。关注和研究自考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有利于自考毕业生个人或家庭理性地对待失业问题,树立高教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科学规划与管理高教自考事业。

一、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

所谓'就业质量“,就是借助于某种具体指标对就业状况所作的一种价值判断。如CIBC认为,评价就业质量至少应由三个指标构成:一是相对就业补偿指数;二是就业稳定性指数;三是全日制等量就业的比例①。欧洲基金会(the European Foundation)则从职业和就业安全(career andemployment security)、健康和福利(health andwell”being)、技术发展(skills development)、工作和非工作生活的和谐(the reconciliation of working and non”working life)四个关键维度确定就业质量的高低。在国内,李军峰(2003)从就业稳定性指数、工作质量指数、就业者在劳资关系中的地位和受尊重程度、福利和保障指数、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等五个指标评价就业质量;李玉春(2005)具体从客观条件和主观满意两个方面建立了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刘素华等(2007)从劳动报酬、物理环境、安全环境、心理环境、养老保险、劳动合同、工会组织等方面构建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赖德胜等(2011)则建立了一个包括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的就业质量评价指...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生产能力、配置能力与自考生就业:基于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生产能力、配置能力与自考生就业:基于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