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  调研报告范文 > 内容

基于“慕课”平台的生命科学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变革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0-04-02 06:50:54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dxjx/dxjx201610/dxjx20161011-1-l.jpg
  摘要:'慕课“背景下的'遗传学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教学组织形式采用'课内+课外“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模式,课外包括线上学习和线下讨论与实践,课内则以讨论、互动为主,建立了'教师引导“与'学生引导+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模式,使修课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慕课;生命科学:通识教育;教学变革
  20世纪后期开始,生命科学的研究显示出极富活力的强劲发展势头。'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及'基因组计划“等全球性的重大科学实践均表明生命科学正越来越向应用领域拓展。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知晓这些新技术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遗传学与社会“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类通识核心课程,主要面向全校非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开设。尽管本课程采取缩小班级规模、增加班次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授课对象来自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国家,学生之间生物学基础不一,而不同专业学生的关注点也不同,且不同班次情况也不尽相同,就文科学生所占比例看,如近5年春季班级文科学生占比最多的一年达35.19%,这就给教学进度的把控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借助'慕课“平台,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教学资源的科学创建
  生命科学类通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选课学生生物学知识背景差异悬殊,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悉数顾到“。互联网时代为师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关键是如何辨析和取舍这些资源而不被误导。
  课程主要从师资配置、经典读物、'慕课“平台建设三方面科学创建教学资源:建立了不同学科背景(农学、理学、工学)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队伍,同时,配备1~2名研究生助教;在学校课程中心设置了经典文献阅读资料库、答疑论坛等,2015年主编出版了《遗传学与社会》教材;拍摄了图文并茂的教学视频资料,并于2015年秋季慕课平台上线开课。通过教学资料的系统构建,引导阅读,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在导读过程中分头辅导,为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供资源保障。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重塑
  ...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基于“慕课”平台的生命科学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变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基于“慕课”平台的生命科学类通识课程的教学变革.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