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写作材料 >  税务 > 内容

现代主义与诗性之沉浮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1-01-09 00:06:06     阅读:

从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之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胡适《五十年之中国文学》)进入中国作家的视野,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历史真实地表明,中国文学在与西方'舶来品“的碰撞、交流与接受中得到了自己萌发与生长的借鉴。尽管中西文学的发展存在着难以同步的时空错位,但适逢'五四“文化革命的'天时“,此种外来的、无法抵御的文化精神影响,成为历史的必然。关于这种精神联系与实际影响,范伯群、朱栋霖主编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朱寿桐主编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与谭楚良的《中国现代派文学史论》等为代表的比较文学史及一些作家个案研究的著述,对诗歌、小说、戏剧方面的'拿来主义“进行过较系统、较翔实的描述;然而有关散文的描述,显得过于简约或语焉不详。因此,考察近百年散文史对现代主义正价值的接受,尤其考察对现当代散文诗性建构方面影响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开掘和深入。笔者认为,以不同时期的散文家个案进行'定点透视“,以象征派等现代主义文学对散文诗性的沉浮予以'定位描述“,是尝试的发萌之举;这无疑会给当下的散文创作与散文诗学的重建,带来新的发现、新的启悟与有益的思考。

一 从鲁迅到何其芳

众所周知,周作人在1921年6月8日的《晨报副刊》上发表了《美文》,大力提倡新散文效法、借鉴在理念上表现自我的英式随笔(Essay),随之在上世纪20年代兴起了一股介绍、翻译英式随笔的思潮。'五四“新文学散文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最初的发萌缘于此端。于是,形成了文学史家与研究者的共识,新散文之所以为'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以'自我表现“替代'文以载道“,以重建理念;第二,艺术上无视古文传统,'以抒情的态度写一切的文章“(周作人《知堂序跋》),以重建诗性。第三,以白话替代文言,以重建语言审美的大众化机制。这三方面的整合,为新散文创造了与古典美文相媲美的'缜密“、'漂亮“的文体形式,并且创造了审美的现代'诗性“特征。然而,对散文诗性的建构,现代文学的研究者常常只看到接受与横向移植英式随笔的一面,看不到新散文诗性是在'五四“时期宏观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背景之下,完成了最初的'现代性“建构并使其后起落承传。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对此予以细致梳理,现代主义与散文所表现的诗性,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审美的精神联系。

在意识形态上,西方现代主义,伴随着自由...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现代主义与诗性之沉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现代主义与诗性之沉浮.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